当前位置:南笙书院>玄幻魔法>这个封神不正常>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一统说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一统说(2 / 3)

的说道:“大王,您说,如果让全天下只有一个国度,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?”
帝辛目露茫然,一时之间怔在原地,任凭他搜肠刮肚,也难以想象,只有一个国度的天下会怎样。
其实,和帝辛这次交谈,孟尝思虑了很久,因为他也是诸侯,诸侯向大王提议建立大一统王朝,荒谬感不啻于慈禧向光绪帝建议君主立宪。光是吓都能把光绪吓个半死,害怕自己姨母是不是又有什么新花样祸祸我大清。
但终究立场不同,孟尝并不是单纯的权力野心家,而帝辛也非软弱可欺的大清幼儿园。
看着大王似乎一直想象不出来,孟尝尝试性的描述着。
“臣心中的大一统,是整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国度,只有一个国家,他叫大商,所有地区都是车同轨、书同文、行同伦、地同域、量同衡、币同形。”
“统一?!那……崇侯、姜侯他们呢?”
“改革王廷内外服官制,类似于我孟稷的三尹九士制度,臣建议取三公九卿以摄政群臣,以中央为核心,再群臣牧守四疆。”
帝辛有些头疼,对于他而言,这些东西闻所未闻,一切都是那么新颖,但是又那么的不切实际。
“不可能,诸侯皆为有功之臣,尔为何想要将其除国?”
“大王,袁氏出自帝舜,有苏氏更是从上古时期流传至今,东夷人的先祖也曾是中原诸侯,从少昊等氏族分离出去,他们的祖先都曾辉煌,后人却误入歧途。”
“祖先之功绩可表可记,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人能躺在先辈的功绩上坐吃山空,您看看滨州之乱,三子争位民不聊生,这便是后人之国矣,我们应该如同除国冀州一样,除灭坏的邦伯。”
帝辛对此表示认同,这也是历代先王在任期间经常干的事情,究其一生,不是在打夷族,就是在征服境内不服管教的诸侯邦伯,也就帝乙时期政策比较怀柔,只是针对一个西伯侯反复的针对,帝乙对待其他诸侯还算是很不错。
只是除完以后实在无力管理太大的疆域,很快又会扶持一个新的氏族掌控大局,其实还是基础问题有待加强,中央集权的核心,在于手中长矛能挥出的距离。
其实商朝就算覆灭,两周时期的政治体制其实也没有非常大的区别,一样的内外服两套官制,商朝有四方诸侯,而周也是以齐国防守东部,秦晋守西方,吴越荆楚征讨南蛮,本质上的区别不是很大,于四大伯侯何其相似,结局也一样是亡于下属诸侯国之手,周赧王对比商纣王,其实更憋屈。
自商周大战始,至秦国扫六合建立大一统王朝,八百年的战乱,虽说乱世出英雄,春秋战国史上各种学术流派,名人志士层出不穷,可八百年的战乱,会死去多少人?秦末汉初那一波,又要死多少人?有机会改变,那就尽力去改变。
孟尝见大王沉思,立刻趁热打铁的说道:“大王,其实也不需要那么暴力的除国,咱们可以徐徐图之,先将战败与消亡的诸侯国纳入大商直辖版图,就如同割下冀州一般,先收一部分,慢慢来,避免诸侯弹压,对我大商不利。”
帝辛敲击着几案,混不吝的气质突然变得严肃而坚决。
“孤已经是大王了,孤的权力至高无上,孤的兵锋所向披靡,这个天下已经没有人能忤逆寡人,有稷伯你这样的社稷之臣,我大商百年无忧,为何要去强取豪夺那些诸侯国的功绩呢?”
“就算是野心勃勃的周国,他们也是后稷的子孙,东鲁姜氏是炎帝之后,南疆鄂氏为黄帝之子姞的后人,远了不说,就拿你熟悉的钟季,即城钟氏,是武丁时期,妇好先祖打下北海后分封的王室子姓。血脉往上数,大家都是同源同根的存在,他们不做诸侯,谁做?不是每一个平民出身的人都拥有傅说、你这样的才能。”
是啊,天下八百诸侯,真往上细数,就是从三皇五帝时期一个一个分封亲族掌控地方而壮大起来的。
他们有天然的优势抱成一团取暖,说好除,其实也不难,只要有一个合理的借口,就可以解除一方小国的权力,收回大商,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,或许这群人在政治、军事上不一定有什么本事,但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上绝对是出奇的一致。
“大王,臣并非……”
“好了,不要再说了,此事就此打住吧,今日孤就当没听见,无事发生,你也是大人物了,未来说话要学会三思而后行,明白了吗?”
或许是看着孟尝有些困惑与迷茫,帝辛上前拍了拍孟尝的肩膀,轻声附耳说道。
“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,孤不明白你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,但是孤能听懂,你是在为大商考虑,在为商王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集中权利,这是孤能听懂的意思,至于其中细节,等你做成了展示给孤看就是了。孤相信你。”
“为政之道,孤不如你和丞相,若是你要做,那便去做,不过事先你需要和丞相通气,达成一致后方可实施。”
“这是一条孤独的,饱受偏见的路,其实寡人一直想不通一件事,你已经著书立说,也有战功赫赫,文武之名俱全,为何还要折腾那些让自己陷入泥坑的事情,孟稷国的变法我也有所耳闻,你就差被北海的贵族孤立讨伐了。你到底是图什么?”
孟尝稍微安下心,心中也是有着一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