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南笙书院>玄幻魔法>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> 第117章 淮泗即下,社稷定矣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7章 淮泗即下,社稷定矣!(1 / 4)

最新网址:“刘濞老贼改强攻北墙,是醉翁之意不在酒——是将后方留给昌邑的周太尉,想要诱太尉大军出昌邑。”

“只要周太尉率兵出了昌邑,刘濞老贼无论是伏击也好、对战也罢,怎都是占尽利好。”

“——毕竟兵力差距摆在那里,就算太尉所部关中卒战力更强,也很难弥补十万对几十万的兵力差距。”

“但周太尉,不会这么容易就上刘濞老贼的当的……”

天子启新元三年,冬十月十七,睢阳北城墙之上。

城外的吴楚叛军虽仍在攻城,但睢阳守军应对起来,已经是颇为从容;

从容到梁国中尉张羽,都已经可以将注意力从城墙外、城墙上收回,转而和身旁的刘荣交谈起来。

如是道出一语,见刘荣面露了然之色,张羽便也没再说出后半句话——所以,吴楚叛军攻城,看似是强攻,实则为佯攻;

公子,不用再如那日般亲自挽弓,也不需要如过往这几日般,帮忙搬弓羽箭矢、巨石滚木,甚至是亲自上手熬金治……

听出张羽这层潜台词,刘荣也是莞尔一笑,算是默认了张羽的建议。

至于张羽那几乎明写在脸上的‘我知道公子为何来睢阳,也知道公子为何要那般’,刘荣也不做辩解,而是坦然受之。

——作为皇长子,争储夺嫡,本就是刘荣与生俱来的使命。

与其虚伪的否定,倒不如坦然认下,也不至于被自己亲手画在地上的圆圈束缚手脚。

见张羽近几日颇有些寡言,也隐约看出张羽眉宇间的哀伤,刘荣也不由轻叹一气,语带缅怀的安危起这位老中尉。

“楚王刘戊起兵于彭城时,楚国相张尚言辞谏阻,之后又誓死不愿从贼,众为楚王刘戊杀害。”

“——听闻这位死去的楚国相张尚,是老将军的兄长?”

闻言,张羽只悠然发出一声哀叹,虽没点头,却也开口说起了自己的兄长:已故楚国相,张尚。

“兄长和楚太傅赵夷吾,都是于先帝年间显于朝堂,并被派去教导、训诫楚王刘戊的长者。”

“早在受任为楚国相、楚王太傅之时,兄长和赵公,恐怕就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。”

“——毕竟比起太祖高皇帝的弟弟:楚元王刘交,还有楚夷王刘郢客,刘戊这个三世楚王……”

“啧,就像是老虎一样的祖父、父亲,最终却生了个劣犬一样的子孙……”

“兄长和赵公,原本都是有望做九卿的能臣,先帝却将这样的两个能臣,都送去教导楚王戊;”

“更可悲的,是楚王戊终还是辜负了兄长、赵公的殷殷期盼、谆谆教诲——举兵叛逆不说,还害了兄长和赵公的性命……”

说起兄长张尚的死,老中尉张羽不免悲从中来,一时间,竟也为泪水湿了眼眶。

默然哀泣许久,又冷不丁开口道:“自兄长身死彭城的那一天,我便立志:不报此仇,誓不为人!”

“我誓要手刃楚贼,以慰兄长在天之灵!”

“——于是,吴楚兵临梁地之后,我亲率兵马出击,以缓阻吴楚贼子的攻势;”

“待贼子兵临睢阳,又主守城战事,拼了这一把老骨头,也要亲眼看到吴楚贼子败亡于睢阳城下!”

“只可惜,王上……”

毫无征兆的一番话语,又莫名其妙的一个转折,只惹得刘荣心下一奇;

不等刘荣组织好语言开口问起,张羽便满目哀疮的转过头,含泪望向身旁的皇长子刘荣。

“我知道此战,陛下想要我睢阳的梁国兵马,与吴楚贼军两败俱伤。”

“——可我不怪陛下心狠。”

“吴楚贼子存,梁国便必须要足够强大;”

“但等吴楚平灭之后,强大的梁国——强大的梁王,对我汉家而言,不亚于又一个刘濞贼子。”

“和贼军拼个两败俱伤,无论是对我汉家、我梁国,亦或是对王上,都是有利无害的事。”

“只是王上,似乎并没有看透这个关节……”

听闻张羽此言,刘荣暗下稍一思虑,便也隐约有了猜测。

试探着开口问道:“可是老将军请缨,想要领兵出击,却为梁王叔所拒?”

便见张羽又是含泪叹出一口气,目光自城外,结束一波攻势退去的叛军跨过,遥望向更远处的昌邑方向。

“刘濞诱敌,周太尉,却绝不会上这个当。”

“诱敌不成,又久攻睢阳不下,刘濞唯一的选择,是转头去强攻昌邑。”

“——过去这一个多月,吴楚叛军强攻睢阳,昌邑的周太尉所部一直在战场侧翼,吸引叛军的注意力,缓解我睢阳的压力。”

“若刘濞转头去打昌邑,我睢阳本也该如此——也从侧翼或身后威胁吴楚叛军,以减轻昌邑的压力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