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南笙书院>玄幻魔法>我给爷爷哭坟,朱元璋你激动啥?> 第035章 讲《明史》的姜老师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035章 讲《明史》的姜老师(1 / 2)

“大孙,这无线电台还能再弄过来一批吗”听到这个问题,朱雄英看了眼手机,已经八月末了,马上就要大学开学了。但他还是回答道:“能,我最近有空就会去弄。”过了十分钟,神秘漩涡再次传来声音。“上次捎的钱还够花吗需不需要这边再捎一些”“爷爷倒是挺贴心的......”朱雄英想了想,说道:“暂时够用,等空印案的事情顺利解决了,回头弄点书画过来吧,这边比较值钱。”眼看着神秘漩涡正在缩小即将消失不见,朱雄英忽然想起一件事。“对了爷爷,还有个重要的事情,下次跟你说!”神秘漩涡彻底消失不见。朱雄英舒了口气,刚才也给他紧张的不行,因为他一是不确定无线电台能不能传送过去,二是不确定就算传送过去又能不能在那边用。如今看来,自己关于神秘漩涡传送物品规则的推测,应该是大致正确的。作用在物品身上的时间回溯程度,与物品的整体密度相关,密度越大的物品,时间回溯的效果就越久。所以,如果神秘漩涡的规则以后没有改变,那么自己想要把手机电脑之类的高密度、短存在时间的物品送过去,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。“看来还是要把关注点多放在古董上啊......”想到这里,朱雄英又有些头疼。虽然古董往往意味着可以承受更久地时间回溯的作用,但同样,古董也比正常商品,更加难以搞到,他实在是缺乏足够可靠的门路。换言之,就算给朱雄英几幅时间流逝作用后的名画,他能不能顺利换到钱,也是一个问题。因为很多拍卖行,根本就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。一夜暴富,你也得有能接得住这个财的能力才行,不然都成了为他人做嫁衣。朱雄英沉吟了片刻,在自己的手机备忘录上记下了要做的三件事情。布置好林地和坟头的伪装及监控措施,找郑午购买第二批无线电台。2调查自己是否是魂穿穿越者以及神秘漩涡是否之前在这里出现过,重点查找自己小时候的病历和小镇的历史。3开学后,在省城大学调查“995年江南省理论物理学大会”的线索。——————林地已经被建立了起来,坟头周围也遮蔽好了,朱雄英换了最好的摄像头组,又请程序员专门单独编了个软件,如果始终开启的红外感应消失了,第一时间会报警到他的手机上,除此之外,朱雄英也会时不时看一眼。而在神秘漩涡第三次关闭以后,假期余额不足的朱雄英完成了这些准备,就被迫收拾行李离开了海岛,来到对岸他上高中的那座城市紧邻的省会城市就读,成为了一名省城大学的大一新生。开学办学生证、充饭卡、打扫宿舍、军训......时间快的吓人,一晃就过去了一个月,而在这期间,神秘漩涡始终没有再次开启。这一天,朱雄英正在上课,给他们讲课的省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的系副主任,一个叫姜星火的老师。姜老师年纪不大,但据说很厉害,是整个省城大学今年唯一拿下杰青科学基金项目的老师,而且听说管理科学部的项目在全国都只有个位数。当然了,具体有多厉害,朱雄英一个大一新生也实在没概念,只是觉得这位姜老师讲课确实很有意思,深入浅出让人沉醉,除了本专业的必修课,姜老师开的几门选修课,哲学、宋史、明史也是很受学生们欢迎,属于那种在校内网选课的时候瞬间就能被抢没的程度......学生们不仅很少有逃他的课的,甚至还有不少学生逃了自己选的选修课来这里蹭课听的。“上节课给大家讲《万历十五年》这本书的时候,有位同学递纸条上来问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,这位同学的原话是——有的人表面上八十岁埋的,十八岁就死了,那明朝如果按公元644年,也就是崇祯十七年灭亡的话,算是正式入土,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病入膏肓无可医治的呢”姜老师站在讲台后面,穿着一件白衬衫,右手握着保温杯,左手轻轻搭在电脑的触控屏上,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学生问道。“有没有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”要是换做必修课,估计大家就都装鸵鸟了,然后教室里气氛尴尬无比,但是这种学校里人气最高的选修课上,学生们反而相当踊跃。坐在朱雄英旁边的室友“腾”的一下就站起来了。“老师我知道!明朝亡于小冰河期!”这个回答明显把姜老师逗乐了,他笑着打趣道:“你别说,你还真别说......照你这个说法,人是不是一出生就不该吸氧呢”懂梗的学生笑成一团,不理解什么是“小冰河期”的学生则有些懵逼。“小冰河期,指的是该时期内气温较低,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,冬天则奇寒无比,甚至南方都常年暴雪,气温剧降造成了粮食大规模减产,继而催生了战乱与动荡。这个时期的确切起始时间,目前国际上尚无定论,普遍认可的时间范围是始于十三世纪,到十七世纪达到了顶峰。在中国即最早开始于元代,到了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开始,小冰河期进入平缓阶段,但自然灾害依旧连年不断;直至嘉靖年间,小冰河期开始有了灾变的前兆,冬天的气温开始较往年有所降低;进入万历年间后,灾变开始十分明显,《万历十五年》一书中也从侧面有所提及;而到了崇祯登基前后,小冰河期达到了巅峰,各种异常的自然灾害频发,这也就是民间所传‘旱九年,涝九年’的根本原因。”“小冰河期的天气因素造成的粮食减产,当然是催生明末独具特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