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南笙书院>历史军事>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> 第439章 三呼渡河遗恨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39章 三呼渡河遗恨(1 / 2)

随机推荐:

汴梁殿中三人顿时都在唉声叹气。

虽然心中早有准备,但真的眼睁睁看着那赵构与岳飞分向南北,清清楚楚听着光幕说自这赵构上位起便是南宋了,赵匡和赵普也还是难免黯然神伤。

毕竟归根到底来说,这份基业终归是他赵大亲手开辟出来的。

虽然后世对他所用的手段颇有微词吧,但只需想想那“唐宗宋祖稍逊风骚”一句,便会让他不去计较许多。

因而清清楚楚看到这基业之亡续,赵匡一时间也是百感交集,不由得问道:

“若是这…”

但旋即赵匡就自己摇了摇头。

他本想问若是这赵构真能听了岳飞之言一起北伐的话,那是否不至于有两宋之分?

但想想那靖康之丑,看看那勋贵百姓皆为奴之景,便觉得自己纠结这些分外可笑了起来。

若是君臣真有死战之心,何至于落到眼下此般境地?

而且就算续了北宋命祚又如何?

能北伐平金虏,迎回汉儿,灭其国绝其祀,雪此耻,那才算有可取之处!

至于徽钦二人,不如死了更叫人痛快!

甚至赵匡还遗憾不能亲口问问,这徽钦二人被金人当牲畜一样牵着北上的时候。

路过那军民死战的太原,路过那被逼反的幽州的时候。

忠骨遗于野,万里悲汉歌。

此等沿途所见可有让二人有丝毫愧意?

还是说更多只在懊悔没有尽早南逃?

“臣倒是懂了这后世为何独念岳飞了。”

祖籍幽州蓟县的赵普轻叹:

“三度从军,虽败虽遭贬仍不改其志,此等仁人义士存则宋存也。”

而反之嘛…其中的意思也不言而喻,刘翰顿时有些为岳飞鸣不平:

“金虏皆蛮夷,我宋有可战健儿有兵甲之利,有坚城御敌且河北之民必不从金,岳将军如何能为那金所败?”

赵普顿时有啼笑皆非之感,但想想那模糊猜出来的岳飞命运就又笑不出来,只是略略点了点头。

“这赵构怎么没被这金国给一起擒了呢?”

张飞话语间满是毫不掩饰的遗憾:

“这岳武穆救的是他赵宋的基业,结果嘿,这赵构反倒还老大不情愿。”

“莫非真是姓完颜的?”

这显然是玩笑话,其他人也不太在意,只是马超还是有点困惑:

“这赵构身为天子却还怯懦至此,当真不怕万世耻笑吗?”

与其说是疑问,不如说更像是慨叹。

毕竟对马超等人来说,大丈夫在世,当提七尺剑,当升天子阶,当立不世功,当扬万世名,此皆理所当然之事。

如此庸庸碌碌存身苟活即便能寿至百数,于家于国又有何用?

这赵宋兴文治多读书人,但缘何仁人义士竟十不存一?

刘备拍着大腿摇头:

“北伐,北伐,无怪乎这岳飞独爱诸葛丞相也。”

说罢刘备与孔明默契对视一眼,眼中都漾起了一分笑意。

笑意一触即收,很快变成对千百年后汉人百姓的挂念与痛惜,刘备更是毫不避讳骂了一句:

“天子为贼,既决意偏安,则南宋之局不过慢死而已。”

岳飞白身北上直奔大名府,这里是李纲所设的河北招抚司所在,也是当时的抗金最前线。

靠着此前的勇武之名以及年轻时读书所积累的学识,岳飞与招抚使张所可谓是一拍即合。

人手不足的情况下,张所对岳飞相当倚重毫不避讳的一路提拔,你有斩获我就给升迁赏赐,短短数月就从白身擢升修武郎,又任招抚司中军统领,很快又提拔为中军统制,基本上就是张所的副手,可谓荣宠备至。

明明看起来很顺利,但后来岳飞回想起来这段时光,用的形容词是“狼狈羁旅”,为啥?

当然是赵构又作妖了呗。

北宋末年的李纲与宗泽可谓是一文一武两大中流砥柱,宗泽死守开封,李纲则是凭借一己之力给赵构“方略成个朝廷模样”。

然后赵构毫不犹豫以“李纲孩视朕”为名将其罢黜。

这事儿其实也怨不了李纲,毕竟就赵构这个弱智模样,不管谁看都难免有孩视之嫌。

但总之,李纲被罢黜也难免引得当时的南宋震动,很快有太学生和一个江西籍的进士上表为李纲喊冤,并说赵构亲信的都是国家奸佞。

不太巧的是,江西进士的欧阳澈的言辞激烈了一些,奏表当中还毫不客气指出了赵构“宫禁燕乐事”,希望赵构能修身当个明君。

欧阳澈这里指责的是赵构还是康王的时候“好色如父,侍婢多死者”。

但不巧的是,赵构一路南逃途中还不忘趁火打劫“采买童女”,这件事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